課程關鍵詞:管理能力提升培訓 管理能力提升培訓課程 管理能力提升企業內訓課程
課程背景:
從職場精英到管理者,是實現從個人成長到管理飛躍的人生蛻變過程。成為一個合格有為的管理者,是中青年骨干員工不變的職場命題。這個轉變并不容易,做為職場精英,你是否曾經:因為工作受到批評而備感受挫?因為工作遭遇瓶頸,失去方向而缺乏動力?因為工作能力發展受限而缺乏信心?
狄更斯說:“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,也是一個最差的時代”。這句話放在今天,顯得尤為貼切。浮躁的社會,浮躁的職場,撥開迷霧之后,不難發現:管理是突破職業發展瓶頸的關鍵法門,也是提升個人與組織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;職場的競爭表面上是知識、能力、職位、業績、關系的競爭,實質上卻是角色認知與和管理行為的競爭。
本課程從組織行為學中的角色認知與管理行為角度入手,結合大量實操性管理工具、方法及行為測評的基礎上,以管理干部的職業特性出發,融入大量職場工作實踐與場景演練,將理論、模型、工具可視化、可操作化;在簡單快速的提升學員學習效率的基礎上,幫助學員即學即用,促進知識內化,助力學員的職場蛻變。
課程收益:
● 塑造學員管理行為認知,清晰明確組織行為的標準,摒棄不良的管理行為,做職業化管理者;
● 幫助學員找到管理者的定位,樹立職業目標,明晰管理精進的方向
● 加深管理目標意識,制定可被執行的個人及組織工作計劃,提高管理素養。
● 提升管理者的溝通意識與溝通能力,提高職場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。
● 幫助學員深入思考,了解自己行為風格的優勢與挑戰
● 助力學員有效安排工作事務,提升時間使用效率
課程時間:1天(6小時/天)
授課對象:新任經理人、管培生、基層員工、新員工等
授課方式:講授、案例分析、情境模擬、演練等多維度一體的學習方式
課程大綱:
引導教學:由內而外,自我重塑
一、課程導入:VUCA世界的變與不變
二、關于承諾與責任
三、帶著問題來學習
1. 有場景
2. 想解決
3. 有信心
四、組織的形成與變革
1. 金字塔組織
2. 賦能型組織
五、管理附加值與組織行為演進
案例分享:從農業經濟到分享經濟
第一單元 思考——從管理角色分析組織行為
一、管理的特性
1. 科學VS藝術
2. 管理的實踐:不穩定的組織與穩定的行為
實操工具:記憶漏斗
情景演練:管理反向訓練法
二、管理者的角色認知
1. 同樣的關系,不同的角色
2. 中層管理者的特殊認知
3. 常見的管理角色錯位
第二單元 初心——自我管理與時間規劃
一、管理者的思維模式
1. 管理的要務
2. 自我管理中的兩項核心
案例分享:1000萬的故事
3. 優化職業生涯腳本
4. 以終為始的行為改變
工具演練:職業生涯腳本
二、自我管理的落地工具:時間管理與問題解決效率
1. 管理行為生態的進化與職場精英的時間管理
1)如何理解時間?
2)時間的四大特性
2. 五代時間管理探索與演進
1) 第一代時間管理——備忘時代的時間管理
2) 第二代時間管理——計劃時代的時間管理
3) 第三代時間管理——效率時代的時間管理
4) 第四代時間管理——價值時代的時間管理
5) 第五代時間管理——共贏時代的時間管理
案例分享:要事第一1.0版、要事第一2.0版、要事第一3.0版
3. 自我管理行為的優化
互動交流:如何為下屬布置工作
案例分享:20%的自由時間
工具演練:時間管控表
第三單元 航道——目標管理與計劃執行
一、目標管理:提升自身工作效能
1. 什么是負責任
實操演練:請寫出你對公司什么事情負責任
故事分享:教育與結果
2. 聚焦工作的方向
3. 從目的到目標
工具演練:SMART目標設定表演練與糾偏
4. 有效管理自己的目標節奏
5. 執行力自驅動
工具演練:執行力自驅動表
案例分享:管理者的眼光與眼界
二、計劃執行:成果意識與執行方法
1. 成果思維與不留借口
2.制定工作計劃的五個要點
3. 如何快速找到影響計劃執行的問題主因
1) 大野耐一與問題探究法
2) 切西瓜法:讓事情發生
3) 系統問題分析法
4. 計劃調整與資源挖掘
第四單元 行為——管理變革與行為風格認知
一、如何實現管理變革
1. 實現管理變革的三重境界
1) 解決問題的思路
2) 建立機制的思路
3) 構成氛圍的思路
2. 如何構建有效的機制
案例分享:從游戲中學到的機制建設思路
3. 組織氛圍的打造
1) 組織管理中的三個意識
2) 文化氛圍構建技巧
案例分享:管理者是救火隊員嗎?
工具演練:創意圈
二、自我行為風格探尋與工作啟示
自我測評:我的行為偏好(DISC工具量表)
1. 四種行為風格的特性
2. 行為風格與自我挑戰
3. 如何運用行為風格發揮打造獨特職場優勢
4. 行為風格與團隊共贏
第五單元:精進——高效溝通及場景化應用
一、溝通的起點:來自“互聯網+”時代的新變化
1. 碎片化信息帶來的溝通改變
2. 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溝通
3. 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的比例顛覆
師生互動:溝通行為是感性的,還是理性的?
二、溝通經典理論與應用
1. 梅拉賓公式
2. 溝通漏斗
3. Johari之窗及探索應用
情境演練: 知行合一
三、傾聽與反饋的藝術
1. 如何有效傾聽
2. 正面反饋與負面反饋
3. 如何有效提問
情景演練:模擬一次職場溝通
四、線上溝通——“微信”等即時溝通工具的使用技巧
特別說明:
上述課程內容為通常版本。在確定授課前,老師會提前與相關人員做進一步溝通。通過訓前需求調研和需求分析,確定培訓目標,并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調整課程實施和內容。
聯系我時請說明是在達師管培看到的,謝謝!